呼呼~要趕快把這篇寫掉,本來是因為寫一寫想睡,想說隔天再繼續,可誰知心裡又有別的情緒了,真是不湊巧。

但本人做事一向按照順序來,現在還先得把這後續解決再說。

回到那天早上,出了門,信步走到常去的早餐店<註1>,說我要喝熱咖啡加玉米蛋餅。

我一向都是坐在那兒吃完再去圖書館的,這天是禮拜日,桌上擺著一疊已被不少客人翻過的中國時報,拿起最上面一落,是週日才有的開卷周版,頭版擺了一張vivienne westwood來台展覽時,設計師本尊現身的照片,這個展覽之前一直很想去看,可是那麼長的展期,竟然橋不出一天,超殘念的。

馬上開始細讀文章。

專題報導的大標是<藝術口味變了>,副標則是<藝術書市場上,傳統美術風光不再,建築、設計成市場新寵>。

內容不多說,一路讀下來,裡頭有些觀點竟與我台北地攤達人那篇文章相同,自己觀察到的一些資訊也與報導裡所提差不多,同時,因為他從出版業方向切入,而使我又產生了一些觀點,突然覺得有點高興<註2>。

目光繼續下飄,下方的小專欄是紐約時報公佈今年度的十大好書名單,介紹了好幾本小說,其中《寄宿學校》這本有書評說是現代版的麥田捕手,《薇洛妮卡》則是描述一位過氣麻豆,以及前愛滋病時期,巴黎與紐約時裝界的故事,還有我一直很喜歡的《白牙》小說作者莎娣,她的另本作品《on beauty》也入選了,還有還有其他小說...

雖然根本不知道前愛滋病時期是哪個時期,但實在]好久沒有好好看一本精彩的小說了,專欄閱畢整個內心蠢蠢欲動。

還有,這次據說是向來極少將翻譯小說列入年度好書的紐約時報,把村上村樹的《海邊的卡夫卡》給擺進了十大,雖然我從來都不太喜歡也不太懂他的文字風格,但我一直想著那是因為我沒有好好的把他幾本重要的小說給細讀的緣故,而直到現在,也都還沒看呢。

就在這個當兒,突然覺得內心又被什麼東西給填滿了,脹脹的,有一點點小激動。

世界上這麼多好書,這麼多精采的人事物,等著讓我探尋,等著感動我,連統計大神都開始願意親近我了,他們一直都在我的身邊啊,怎麼還會有時間沉溺在自己的內心小小幽閉世界裡呢?

翻開內頁,又一個斗大的標題映入眼簾 : 什麼書讓你讀再多遍,也不厭倦?

這是個好玩的問題,我微笑地想起書包中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而這篇報導內容也很有趣,提到有位BBC政治記者宣稱自己讀《戰爭與和平》讀了15遍,而一名英國《衛報》專欄記者除了率先攤牌,說自己一讀再讀的其實是一本小時候就看的童書,更向讀者提出了「那你呢?」這個問題。

沒想到反應熱烈,魔戒、哈利波特和達文西密碼這幾本大部頭書竟然最熱門的選擇,即使身邊另一半都要吐了還是樂此不疲,但也有人因為《101忠狗》沒被提及而覺得很失望..

我邊看邊想,對阿,高中大學的時候就想過這個問題,小時候熱愛的經典小說總是看了幾百遍,熟到不行,大學了回家偶爾還是會拿來翻翻看看,而且,直到現在要我介紹最愛的小說,我還是會說有《紅色羊齒草的故鄉》、《不殺豬的一天》、《保姆包萍》、《狼王夢》、《江南四大才子》...等,一大堆,哪裡好看,哪裡被感動,情節怎樣也都記得清清楚楚。

長大後不僅看得書變少,就算看到好看的書,也大多只看一遍而已,而像是暢銷書哈利波特、達文西密碼之類雖然也覺得很好看,可是還真的是看過就忘了細節了阿。


呵呵,很奇怪,通常峰迴路轉的,就是出現在這種身心不怎麼愉快的谷底時候,帶給你天差地別的清爽快感。只是一份開卷周報,給了我這麼大的激勵,心胸重獲光彩。


噢shit,一點半了,寫不完,待續待續。



註:
1.杭州南路一段林志玲小姐住的巷子口外,總共有四家早餐店。
   我去的一號是美又美風格的早餐,種類繁多,培根蛋土司的培根沒有油花,
   像精實的豬瘦肉,超好吃,而且熱咖啡現磨咖啡機搞的,好好喝喔~

   二號是青島豆漿店,就是賣甜漿鹹漿燒餅油條韭菜盒那種,
   現在這種天氣點一碗略有焦味的熱豆漿配上燒餅加蔥蛋,啊,超級暖呼呼。

   三號夾在一號二號中間,定位不明,燈光有點昏暗,但是生意也不錯,而且較便宜。

   四號是龍泰麵包店,他們家的麵包蛋糕都好好吃,早上生意也很好,可惜貴了點,坑人。

   然後現學現賣一下,台北市早餐店多的要命,所以廠商n趨近於無限大,
   這四家彼鄰而居,互相爭奪杭州南路一段上的住戶與上班族們,
   且提供服務不同,加上有誰買早餐,會越過大半個台北市去買咧?
   所以根據我的判斷,這幾家早餐店形成了對自己市場內顧客具有訂價能力的獨占性競爭。謝謝!!


2.觀點因為拖太久沒寫加上XX原因,所以我忘記了,氣!
   但高興是因為這是身為新聞人覺得有共鳴的時刻,簡稱新聞鼻,所以覺得有開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