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得我跟許雁婷說過,畢了業,才深刻發現文字對於我的重要。

在壓力與思緒都不穩定的時候,每隔個數天,不花個一兩個小時敲打些東西,竟覺得似乎有事未完成,疙瘩在心;而且,是否在網路上書寫,是否被他人閱覽,也不成了太重要考量,連計算紙都被我寫的滿滿滿,坐在書桌前的時候,洗衣服的時候,頭拄著站牌等公車的時候,躺在床上瞪著窗戶透進來的微光的時候,都會驚喜且狂熱的發現自己有好多話要講,片片斷斷的思緒與想法逼著大腦把它們組織起來,成為一些東西。

於是漸漸的,為了平衡當我話語滿懷,但沒有馬上坐到電腦前,以致日後想寫寫東西時,那如哽在喉卻擠不出半個屁的扼腕與遺憾(好像講太嚴重了一點),我開始抓起了紙筆隨手記記寫寫。

許雁婷聽了我這話,也很認同,她說她希望自己可以是個像林元輝老師說的,靠文字吃飯的人。

我在某本敎你寫英文作文的中文書上(註一),看到作者說許許多多的作家也是這樣隨手寫寫畫畫,甚至綑成了好幾大束手扎,真正坐下來寫作的時候,其實只是把那些東西轉譯成流暢的文字;而彼得杜拉克先生在《典範移轉》裡頭也曾要讀者自我檢討,想想各種學習方法中,那種最適用於自己。

每個人適用的方法皆不盡相同。有些人習慣用說的來學習,譬如有些教授,他們透過口語表達,在話語中組織自己的學習成果,並從中檢討發現哪些不足;有些人習慣用聽的;而有部分人則是利用寫寫東西來學習,他說這樣的人很多,例如貝多芬,這位音樂家死後留下大量的手稿,不過他實際創作時,卻從來不看,曾有人問他為什麼如此,他答:「只要我把腦中出現的旋律記在紙上,我便再也不會忘記,但是如果我沒有馬上寫下來,肯定會忘得一乾二淨。」

我覺得我好像就是得靠寫來學習,筆記反覆念誦的再熟,經過重新編寫或抄寫的東西,還是會在心裡留的久一點;而某些過去只可能放在心裡的觀念,只要想過、試著寫下,現在我可以大方的討論,或是與生活、書本、日常談話作連結(註二),清楚自己在想什麼,偶爾,看到他人的盲點。

唉唷,我不是要吹捧自己,拿筆寫東西是很多人早已擁有的習慣,以前覺得那是有才華的人的專利,我要寫還不知從哪下筆,而且對於這個動作,有時候覺得匪夷所思。

我看到有些人,平時是一個模樣,筆下的東西卻又是另個模樣,例如在眾人前面嘻哈老實,但筆下文字卻尖刻銳利(但可不犀利),或是人前溫婉柔靜,但見她的文字卻憂鬱/潑辣/風格特具,這些形容詞可以前後調換,隨意組合,總之過去我以為現實生活不平衡的人才會在額外的地方寫東西。

文字當然不能呈現一個人立體的全面,可是看到那種差太多的,總是會忍不住退避三舍。

當我寫到這裡,忍不住吃吃笑的想說,說不定人家看到我的文字,也覺得這是個在靠寫東西來求取平衡的怪人阿,好了,所以別去批評別人吧,我想要說說,放任很久一直沒交代的感想。

我記得大二下的時候,和剛交往沒多久的劉先生夜遊樟山寺,話題轉到以前各自的戀愛,我說,國中時我體會過苦苦喜歡一個人但卻不會有任何可能的無望感覺,但那時畢竟還是小朋友,而且生活中也還有其他重心,而且除了那一個之外,我好像就沒有因為任何人而難過,反而是不夠體貼讓其他男孩子或小男友困惑或傷心,一直到高中畢業。

所以我說,有時候也會想要試試被甩或失戀的感覺。(註三)

好笑的是,劉先生答:「蛤,那我覺得我可能會被甩耶。」

我知道劉先生並不真的擔心這個,他只是心思比較細密敏感,通常在當下就會想的很多,這是我們倆不同的地方。

可是一但發生了,我以為我會意志消沉,難以恢復,世界蒙上一層灰,以為自己最可憐,就像所有我知道的症狀一樣;可可可是啊,我不瞎說,經過一個多禮拜的恍神,那種很大的陣痛感就慢慢消退,轉而成為一圈又一圈的餘波蕩漾,痛的漣漪從中央慢慢擴散,波紋漸漸轉淡,碰到水池邊緣並未完全細碎,反而透過幾乎看不見的波浪起伏,彈回些許的酸甜感覺。

就這樣正負面的感覺交相融,夾雜著自己給的考試壓力,那些日子就這樣過了去。後來,已經會跟朋友開自己的玩笑:「齁,真可惡,為什麼我還得唸書,想要好好的專心來失戀還不行咧。」

黃糯米說我真的很愛逞強,硬ㄍㄧㄥ著不讓任何人知道,呵,我覺得我是有一點,在自己比較能handle的時候,才現身接受別人的安慰,這樣彼此都比較不尷尬嘛!!

而且這真的沒有多麼大不了的阿,有那麼多人幫我。況且深深愛過的人,怎麼可能就轉為恨呢,說到那些痛苦,還不都是自己給的,對吧?對於那種批評前男友的舉動,我總覺得,那樣還沒讓自己得到爽快感,本身就應該先人格分裂而陣亡了吧。

就在那個時候,其實我還不知道,我已在不知不覺的狀況,脫離要繳學費的教育,開始體驗真真正正的人生了。

不只是戀愛,所有所有的自由,讓人成為真正的獨立個體,他人再也無法評斷我的一切balabala,不再有類似的基準點可以相互評斷,我可以更自在的打造自己,更不需擔心該怎麼做才適切、會不會被模仿(註四),某天想通這點之後,整個人可是為這看似稀鬆平常但卻奇異重大的認知而狂喜萬分,換作是發生在還沒畢業的時候,我想一切事情不會那麼簡單。

不過,說不用繳學費的教育其實不太對,畢竟我還花了補習班學費、租屋水電費、買書錢、生活費等,燒錢燒的才兇咧。

這種轉變,真的到現在我還是覺得奇妙,難道是靠著讀管理學充實了我的心,不是吧?!







註:
1.書名忘記了耶,回台北再查,真的是中文比英文多,但是這本很好看,學作文,不管是英文還是中文,其基本的精神似乎是一樣的耶。

2.上禮拜與心瑜雅瑛逛台中新光,晃到了樓上的誠品,心瑜推薦我們一本書《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她說看了覺得超棒,而且又很實用,她還多買了一本準備送給別人。我聽著她的推介,跟她說,是不是看了書,心中並非出現恍然大悟的感覺,而是覺得「沒錯,就應該是這樣,我印證了我的看法!」,因此面對身旁周遭那些,你覺得奇怪的觀念,更能堅持自己。

大概就是有點類似這種感覺吧,是「看法相同」,不是認同也並非被說服,其他篇會試著講清楚。

3.講的好像很臭屁一樣,大概兩三個而已啦,而且我不是基於什麼補償心理,是因為崇尚人生就是要多嘗試多體驗,所以才會說出那樣的話!!

4.同儕的意義更接近於我從小從希婕那所得到的認知,提醒自己寫到"朋友的意義"那篇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